《金匮要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J010400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方向4中医运动)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3学分,总学时34,理论31,自学、网络、反转3
课程目标
一、建立知识目标
《金匮要略》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是现存最早的诊治杂病的专著,属于专业基础与临床课程。通过学习,中医专业学生应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掌握杂病辨证论治的规律;熟悉杂病的发病原因、病机变化以及防病治病的法则和方法。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熟记重点条文,掌握常用方剂,能运用脏腑经络的辨证规律,对杂病进行辨病辨证施治。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为提高临床各科诊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打好基础。
二、建立能力目标
通过教授本门课程,使学生能够学习张仲景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学习中医经典治疗杂病的有关知识,理解张仲景杂病辨证施治的方法与特点,重点培养学生辨病辨证的思维与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课程中介绍的方法对一些杂病进行诊断与辨证施治,掌握中医经典理论和阅读中医古典医藉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态度目标
本课程利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引导、分析、讨论、讲解等过程实施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学能力,并进一步强化学生热爱中医事业的决心,树立学生研习经典、传承经典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一、课程简介
《金匮要略》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属于专业基础与临床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杂病的发病原因、病机变化以及防病治病的法则和方法。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熟记重点条文,掌握常用方剂,能运用脏腑经络的辨证规律,对杂病进行辨病辨证施治。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金匮要略》的作者、成书年代、沿革。
2.熟悉《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编写体例。
3.掌握《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
【教学内容】
1.介绍《金匮要略》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及沿革。
2.介绍全书的基本内容、编写体例。
3.剖析中医临床医学形成过程中“病与证”的关系。
4.介绍全书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及对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影响。
5.介绍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主要参考书籍。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目的要求】
1.熟悉杂病的预防、病因、诊断及疾病传变规律。
2.掌握杂病的病机及治则。
【教学内容】
1.杂病是如何发病的,病因病机及预防;
2.诊断举例:望诊、闻诊、切诊。
3.论治:虚实异治、表里同病、痼疾加卒病、审因论治、饮食与调护。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目的要求】
1.熟悉痉湿暍三病的概念与合篇的意义。
2.掌握痉病的诊断、分型、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3.掌握湿病的临床表现、治则及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本篇概述,病名概念,合篇意义。
2.痉病病因病机、主要脉症、刚痉和柔痉的鉴别、证治。
3.湿病证候与治法、证治。
百合狐蜮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目的要求】
1.掌握百合、狐蜮、阴阳毒三病的概念。
2.掌握百合病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
3.掌握狐蜮病特点、成因及证治。
4.熟悉阴阳毒的证治。
【教学内容】
1.本篇概述,病名概念,合篇意义。
2.百合病脉症与病机、证治。
3.狐蜮病临床表现及内服方、外治法、狐蜮酿脓证治。
4.阴阳毒病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目的要求】
1.熟悉疟病的病机与治则。
2.熟悉疟病的诊断及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本篇概述。
2.疟病脉象与基本治法
3.证治(疟母、瘅疟、温疟、牝疟)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目的要求】
1.熟悉中风的病因病机、辨证特点。
2.掌握历节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本篇概述,病名概念,合篇意义。
2.中风病脉症与鉴别、成因与辨证。
3.历节病病因病机、证治(风湿历节、寒湿历节)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目的要求】
1.掌握血痹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2.熟悉虚劳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掌握虚劳病的证治。
【教学内容】
1.本篇概述,病名概念,合篇意义。
2.血痹病成因与证治
3.虚劳病脉象总纲、病机与辨证、证治(虚劳失精、虚劳里急、虚劳腰痛、虚劳不寐、虚劳干血)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目的要求】
1.熟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三病的概念和鉴别。
2.掌握肺痿病病因病机及证治。
3.熟悉肺痈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4.掌握肺痈肺胀的诊断及肺胀的辩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本篇概述,病名概念,合篇意义。
2.肺痿成因、脉症与鉴别;虚热肺痿、虚寒肺痿的证治。
3.肺痈病因病机、脉症与预后;证治(邪实壅滞、瘀热蕴肺、血腐脓溃)
4.咳嗽上气辨证与预后;证治(寒饮郁肺、痰浊壅肺、饮热迫肺、寒饮夹热)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目的要求】
1.了解奔豚气病的成因和症状特征。
2.熟悉奔豚气病的辩证论治。
【教学内容】
奔豚气病的发病原因。典型症状、分型论治。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目的要求】
1.了解胸痹、心痛和短气三者的概念及其合篇的意义。
2.熟悉本篇所述病证的病因病机。
3.掌握胸痹心痛的辩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胸痹心痛的含义、病因病机。
2.胸痹的主证主方及证治。
3.心痛病的证治。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目的要求】
1.了解腹满、寒疝和宿食三病的含义及合篇依据。
2.掌握腹满的虚实辨证及证治。
3.掌握寒疝的病因病机典型寒疝的证治。
【教学内容】
腹满的含义、寒热虚实辨证及证治。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目的要求】
掌握肝着、脾约、肾着的诊断、病机及治法方药。
【教学内容】
1.肝着的含义、症状、病机及治法方药。
2.脾约的含义、脉象、症状、病机及治法方药。
3.肾着的含义、症状、病机、鉴别及治法方药。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目的要求】
1.了解痰饮的含义,病因病机。
2.掌握痰饮的分类。
3.掌握痰饮的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痰饮的含义(广义和狭义)、病因病机、四饮分类、水在五脏、治疗原则。
2.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的辨证论治。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目的要求】
1.了解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含义及其合篇的意义。
2.熟悉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证治及淋病的症状、治疗禁忌。
3.熟悉治疗小便不利三方的异同
4.掌握小便不利的证治。
【教学内容】
1.消渴病的含义、病因病机、症状、治疗。
2.小便不利的含义、证治。
3.淋病的含义、症状和治疗禁忌。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目的要求】
1.了解五脏水的症状和病机。
2.熟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的辨证、病因病机、症状。
3.区别“五脏水”与“水在五脏”的不同含义及机理。
4.掌握水气病的治疗原则和风水与皮水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风水、皮水、正水、石水的脉证;
2.肝水、脾水、心水、肾水、肺水的症状;
3.水气病的治则;风水、皮水的证治;
4.血分水分的不同概念及治疗难易;
5.水气病与痰饮病的区别。
黄疸病脉证治第十五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篇对黄疸病的分类和范围。
2熟悉黄疸病的发病原因、病机变化。
3.熟悉湿热黄疸、寒湿黄疸与阳黄、阴黄的表达。
4.掌握黄疸病的诊断及谷疸、酒疸、女劳疸的主证与具体治法方药。
【教学内容】
1.谷疸、酒疸、女劳疸的病因病机、主证、治法方药。
2.黑疸的形成,虚黄的证治及黄疸的其它治法。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目的要求】
1.了解惊悸、吐衄下血和胸满瘀血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2.熟悉惊悸的病因病机和吐衄下血的病机、预后、治禁。
3.掌握瘀血的脉证及吐衄下血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惊悸的脉因证治、瘀血的主要表现。
2.吐衄下血的治法方药。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目的要求】
1.了解呕吐、哕、下利病的概念和合篇的意义。
2.熟悉上述病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与禁忌。
3.掌握上述病证的具体证治。
【教学内容】
1.呕吐、哕的病因病机和不同证治。
2.下利的病机、诊断、预后及辨证论治。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目的要求】
1.了解痈肿、肠痈、金疮、浸淫病等的概念与合篇意义。
2.熟悉痈肿的辨证。
3.掌握肠痈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痈肿的诊断与脓成与否的辨别。
2.肠痈的证治,金疮、浸淫疮的治法。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篇所述病证的概念和合篇的意义。
2.熟悉阴狐疝的症状特点和治法。
3.掌握蛔虫病的病机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的证治。
2.蛔虫病的病因病机、主证与治法。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目的要求】
1.了解妇人妊娠病的范围。
2.熟悉妊娠有水气及小便的证状。
3.掌握妊娠呕吐、下血、腹痛等的证治。
【教学内容】
1.妊娠碍胎、漏下、腹痛、恶阻呕吐的脉因证治。
2.妊娠有水气、小便难等的脉因证治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目的要求】
1.熟悉产后常见三大证。
2.掌握产后腹痛、下利、中风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产后三大证的病机特点。
2.产后腹痛、中风、呕逆、下利的证治。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目的要求】
1.了解妇人杂病的范围及病因、常见症状和治则。
2.熟悉热入血室、带下、转胞、阴吹等的证治。
3.掌握腹痛、脏躁、咽中炙脔、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的具体证治。
【教学内容】
1.妇人杂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2.妇人热入血室、脏躁、咽中炙脔、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转胞、阴吹等病证的脉因证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授本门课程,使学生能够学习张仲景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学习中医经典治疗杂病的有关知识,理解张仲景杂病辨证施治的方法与特点,重点培养学生辨病辨证的思维与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课程中介绍的方法对一些杂病进行诊断与辨证施治。本课程着重完成培养计划中知识培养方面掌握中医经典理论和阅读中医古典医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中医事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研习经典、传承经典的责任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实习以及医疗实践活动等,给予必要的指导及深远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总学时34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1学时,阅读实践等课程3学时。理论学时根据实际班级人数采用启发式、案例式、PBL等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引导、分析、讨论、讲解等过程实施课堂教学。重点内容随堂练习,课下还有学习资源、交流等。阅读实践课时利用我校读书实践室采取分组研习医案的方法以加深对经典原文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学时分配
绪论 2
第一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2
第二篇 痉湿暍病脉证 2
第三篇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 2
第五篇 中风历节病脉证 1
第六篇 血痹虚劳病脉证 2
第七篇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 2
第九篇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 2
第十篇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 2
第十一篇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 1
第十二篇 痰饮咳嗽病脉证 2
第十三篇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 1
第十四篇 水气病脉证 2
第十五篇 黄疸病脉证 2
第十六篇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 1
第十七篇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 2
第二十篇 妇人妊娠病脉证 1
第二十一篇 妇人产后病脉证 1
第二十二篇 妇人杂病脉证 1
阅读实践课 医案研读,理论探讨等 3
合计 34
六、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评价方法
1.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按照分组讨论的参与度、课上及课下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给予评价分数。期评考核按照必修考试班级采取闭卷考试,必修考查班级采取开卷考试。
2.考试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3. 评价方法:
网络学习视频、案例、疑难问题等,通过微信、QQ等平台反馈结果。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范永升,姜德友主编.全国中医药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九版《金匮要略》.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参考资料:
(1)陈纪藩.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姜德友、黄仰模主编.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案例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网络:王雪华教授讲金匮要略视频
撰写人:张静,韦玉娜,王文杰 审核人:史宏
标签:
声明:本文来源于科连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处理!